找到相关内容30819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柬埔寨佛教史

    史》卷上,第92页及216页。)在福康村(Vocanch ,今越南芽庄地区)出土古代林邑(192年建国)的梵文碑铭(200-250顷),为佛教文件,字体属于南印度的一种,暗示室利摩罗(Sri Mara)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05976895.html
  • 泰宁庆云寺肉身菩萨慈航大师圣迹寻踪

    的学生,是应该的,是义务也是责任,是对慈航菩萨的一种激励。据该书说,太虚大师知道这件事后,也肯定了慈航菩萨的这种接受批评的态度。太虚大师说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”,“禹闻善言则拜”,“子路闻过则喜”,认为...

    本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2976986.html
  • 禅宗全书介绍及目录

    百科全书》,几乎已成为国内各大学、研究所和佛学院的必备之书。它们承载着是一种近乎 " 存亡续绝 " 的文化传承使命。   ■ 蓝吉富 教授主要著述一览   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,蓝吉富研究了许多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65978393.html
  • 正史中的唐五代禅宗史料——略论社会思潮对史书编纂的影响

    应该说,这是唐五代士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吧。这导致了史学的兴盛。传统的起居注、新兴的实录皆颇为发达,而据实录再修之国史,唐时至少就有四次。   这种重视史书修撰的风气,亦影响到后晋。《旧唐书》将佛教僧侣入...

    饶宗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178546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禅师的唯心净土与指方立相

    回答实际上就是道破了,若不发慧见真、亲证诸法实相,是无缘得生唯心净土的。   那么,发慧见真、亲证诸法实相、得生唯心净土,是怎样一种境界呢?   对此,延寿引用了《如来不思议境界经》,来做进一步的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578557.html
  • 探究少林“CEO”释永信商业化非常“修炼”

    说。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少林寺品牌几成一块“公地”,释永信在国外访问,同时遇到过4个“少林方丈”。河南漯河还出了一种“少林火腿肠”,广告中一根根火腿肠从少林寺山门里飞舞而出。“现在都认为过分了,当时...

    何伊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378591.html
  •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

    22]可见,荆州之民对关公的赞颂“生为英贤,没为神明”,以至于国家的兴废,年岁的丰荒都依赖于关帝。由此观之,荆州之民对关羽称颂有加,奉若神明。说明关公崇拜在唐朝已经成为一种民间信仰,但尚未成为全国性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478592.html
  • “醒世诗”考辨

    …且专集传自唐时行世已久,今仍着之于录,以备释氏文字之一种焉。……[4]   “闾邱允”,一般作“闾丘胤”。可见,《四库全书》所收之“浙江巡抚采进本”,源于明代新安吴明春所校刻之“寒山子诗集二卷附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278742.html
  • 蔡瑞霖:关于唯识学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考察

    」(识)与「所缘」(境)的一层认识关系,与安慧释大致相吻合。事实上,《转识论》中分「不净品唯识」(遣境存识)及「净品唯识」(境识俱泯),有它的胜妙之处,对于阿赖耶识作为诸业种子的「谛性」持一种相对保留...   准上所述,世亲「识转变」原义的两种解释途径,可以「种生现、现熏种」(种子异熟得果)第一种含蓄的解释,以及「种子生种子」的第二种强调的解释。安慧的解释有含蓄的性格,护法则有强调的色彩。「强调的」...

    蔡瑞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878754.html
  •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——济群法师

    去接触《坛经》,定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。《坛经》第二品便是“般若品”,由解释“摩诃般若波罗蜜”而展开说法,显示了般若的功用。祖曰:“凡夫即佛,烦恼即菩提。前念迷即凡夫,后念悟即佛;前念着境即烦恼,后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778880.html